吳念真:人生屁規畫啦!
副標:「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爺笑出聲來」
文◎紀淑芳
台灣有兩個最擅長運用口語的知名人物,一位是把台語用得淋漓盡致的吳念真,另一位是把普通話講到神準讓人捧腹的王偉忠。這兩人一位出身瑞芳礦工家庭的本省籍子弟,從小聽大人用台語訐譙;一位是在嘉義眷村長大的外省第二代,長期耳聞南腔北調,相同的都是在鄰里之間相濡以沫的艱困環境成長,兩人都喜歡跟大夥兒混哥兒們。
這些來自基層的苦樂鹹酸,成為兩人日後俯拾皆是、源源不絕的創作題材,不管多惱多氣,總是把不快化作讓人噴飯的笑點,為這悶得緊的社會提供了能哭能笑能罵的宣洩管道。
老天爺常常自以為幽默,管你是販夫走卒抑或名人富豪,總愛拿著甜酸苦辣的調味罐,在每個人身上撒一撒、摻一摻,讓笑中有淚、淚中有笑,成為真實人生寫照。集作家、導演、廣告人、創意人、劇場人多重身分於一身的吳念真,其作品最擅長的就是捕捉老天爺這種促狹的個性,他這一路走來的人生,又何嘗不是老天爺的「傑作」之一。
吳念真出身瑞芳礦區,長成教育就是每天在爸爸出去工作卻不知能否活著回來的困頓生活中「實習」;生命中最不可承受之重的是,他的三位至親包括父親、弟弟和妹妹先後都以自殺結束生命,人前自信中帶點臭屁的吳念真,私下謙卑地抄寫地藏經,平衡人生喜樂悲苦種種滋味。
談到親人的驟逝,訪談中始終「大放厥辭」,逗得聽講人狂笑不已的吳念真,突然間眼眶邊浮起一顆狀似斗大的水珠,臉上線條不規律抖動了幾下,但看似即將沉重的凝結,倏忽又被他統統沒收了回去,無須起承轉合,他重新開始大嗓門講話、媽的屁啦幹的粗口連連。感情能收能放,彷彿是老天爺用來補償這位歹命仔的人生禮物。
一如他擅長描繪中下階層小人物心聲的諸多作品,總附戴著雲霄飛車免費體驗券,搭載著閱聽人的情緒一路高高低低,觀眾才剛剛拭完悲傷的淚水,接著又得忙著擦掉因為大笑溢出來的眼淚。獅子座的吳念真愛現、愛說故事、愛掌控局面,集所有可以讓人注意力聚焦的創作及演藝條件,不但讓他自此脫貧,更躋身休閒時總要來場高爾夫球的「上流」社會。
儘管瑞芳童年記憶一絲不減,吳念真如今卻已是個五十五歲的歐吉桑了,受訪前一天才完成「人間條件二」舞台劇巡迴演出的他,眼袋透露出操過頭的疲憊。看他帶著老花眼鏡快速敲打著電腦鍵盤,除了用來寫稿紀錄心情,時下年輕人會的Photoshop、音樂剪接、用MSN跟兒子溝通,全都難不倒他。中午餓著肚子受訪,直到三點多同事催促他要趕快上路到彰化,晚上的表演正等著他。吳念真一邊提著冷掉的便當,一邊笑說算命的說他這輩子會做到老死,早期台灣人拎著一個皮包「ㄊㄨ`」遍全世界的精神,在這位頭髮早已花白的名導身上,還真是一點也沒走味。以下是專訪吳念真紀要:
問:台灣社會擾攘不休,如何安身立命是門大學問,你是如何清靜身心?
答:我現在的人生原則很簡單,每次看電視一看到每天都會出現的人,我就轉台,變成節省很多時間,否則會被制約得很慘,制約到人都充滿仇恨,台灣省籍問題本來就沒有那麼嚴重,你不覺得去年那種「紅」的東西,弄得大家真的心情不好嗎?我可以去看NHK新聞了解世界,就算看不懂也可以猜啊。
※「賣政治人物跟賣醬菜是一樣的!」
台灣最大的問題真的是沒有是非,全依顏色嘛,一個外國朋友就說台灣好像顏色比性別重要,難道男女上床前還要先問一下顏色?這不是很奇怪嗎。我也常被講說,吳念真是不錯,但他的舞台劇我永遠不會去看,因為他跟阿扁很近,事實上我唯一入過的黨是國民黨,這講出來大家都會笑。
問:你的作品經常出現小人物,對政治人物的看法呢?
答:我對政治是最冷漠,政治人物最沒價值,隨時可以棄置,他們如果找我做什麼事,基於朋友嘛,我都會直接跟他們講,我把你當商品,賣你跟賣醬菜是一樣的,商品有商品的賣法,不要想再主導什麼。
我是很看不起台灣那種出一張嘴的人,像電視上名嘴都出一張嘴動動動,媽的,每天在唬爛。有次我在開玩笑,台灣靠罵人會變名人,靠罵名人會變成聖人,從來沒看到他們一輩子做什麼事,還自稱社會正義者,自己講自己爽,頭殼壞掉。台灣靠的其實是一群人默默認真做自己的事。
問:你對社會及小人物的觀察敏銳,語言詮釋也讓人回味再三,是天賦還是後天培養?
答:我生活的過程一直是和礦區的中下階層接觸,初中畢業後就到台北來,半工半讀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我念大學夜間部時在市立療養院打工,跟台灣各地來的中下階層病患接觸最多,每個病人的故事我清楚得一塌胡塗。後來慢慢因為工作變成中產階級,可是血液裡面基本上還是跟中下階層合在一起,他們不會表達,講話沒人聽,但他們講的話一定有另外一種心情,我對語言是有這敏感度。我真正想做的東西叫做溝通,就是看你要不要離開有限視線可及的那個介面,去看看台灣另外一群人怎麼樣過日子。
很多企業主被訪問時好像都很厲害,好像都有先見之明,但我第一次訪問張榮發,他當然有時候很臭屁,我卻發覺這個人真的好可愛,我問他你為什麼沒有長榮剛開始的那種創業舊照片,他說,那時我每天都在跑三點半,哪有時間去弄那個,我哪裡知道我企業會做這麼大?!
你看他多誠實。那個真的是我們台灣人的寫照,那個環境底下搖搖擺擺誰知道會怎樣,所以說要在夾縫中找到自己的方法,機會來就是要逮住它,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麼樣。
※我很多決定都是卅秒內做出來的!
問: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否曾經有所規畫?
答:我當兵回來二十幾歲就已經在養家了,在沒有找到下一個工作前,我不敢把這個工作辭掉,所以問我說人生規畫怎麼樣,我說屁規畫啦,踩到什麼就是什麼。當時我知道自己喜歡寫東西,但也考慮過現實,所以我大學就選擇念商(輔大夜間部主修會計),想說這樣找工作比較容易,但後來都是一步步被人生這樣牽著走,很多決定都是三十秒之內做出來的。
問:自我解嘲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就如你舞台劇文案中說道「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爺笑出聲來」,你怎麼辦到?
答:我覺得還是看人的本性,人們常會弄一些位子及虛無的知識,把自己蓋住,如果把那面布拉開,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愛、有慾望、有好笑、有幼稚的部分,要承認嘛。你認為博士什麼都懂嗎,不會啦,博士在研究八月的時候台灣的蝗蟲一個月打炮幾次啦,他只懂那麼小小的,如果你要知道紅綠燈的秒差是多少,問計程車司機最知道,但士大夫永遠不願意低下來去問這些東西,這是盲點啦。
問:你從小看爸爸在礦坑工作,對人生的無常應該比別人更早有體會?
答:礦工最悲哀的事情是永遠不知道今天進去明天會不會出來,所以他們有時候有錢會花得很大方。他們是那種宿命,像我爸爸他們認為人還沒死就已經埋一半了,瞬間的離別這種東西對我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我常常有個病態,比方說我有朋友十幾年沒見面了,道再見後我都會再看他一眼,詳細去記住這個背影,因為我們不容易天天見面,這可能就是最後一眼。
※「勿為死者流淚,請為生者傷悲」
問:爸爸、弟弟、妹妹都因輕生,一瞬間離開人間,你是如何走過來的?
答:我父親是在加護病房跳下去的,家裡有三個人都是這樣。我是這樣啦,在處理這種事情有時候是冷酷到讓太太都嚇到了,等喪事處理完,我會悲傷的在家裡大哭,我哭的是一個緣分怎麼就這樣斷掉了。
從前礦區災變時,我哭的不是死掉的人,而是看到很多小孩子跪在那邊燒紙錢,想到哪天他們就不能來上課,得出去工作了。我年輕的時候看到趙滋蕃寫的︽半下流社會︾,一翻開開場白那兩行字每次都讓我感觸深刻—勿為死者流淚,請為生者傷悲。那才是最實際的。所有的懷念不捨、痛恨埋在心裡面,你總有辦法找到紓解的辦法。沒事我都會抄抄什麼地藏王經,想想自己心裡面的感覺,也不錯啦,順便看看佛經裡的故事嘛。
問:但你的外在表現總是一張嘴很愛說笑,和人交往感覺十分阿莎力?
答:我不喜歡人跟人在一起太嚴肅,我會故意把場面弄亂,有時候搞得自己很累,我其實很愛安靜,每天最快樂的時間就是晚上一個人東摸西摸,可以回信、看書。我太太說我跟狗講話的時間比她長,我常常吃飯時跟狗講說你要惜福要吃乾淨,才能免於輪迴。
我很珍惜人跟人在一起的感覺,我對朋友還有自己的標準,認識的人不一定是朋友,朋友就是可以交心的,可是不會在意之間的某些東西,沒有計算的,可以share自己生命經驗中最幽谷的部分,你為一點小小的事情擔憂我都可以看得出來。
問:有這種體認是因為年紀增長嗎?
答:其實是我看過我爸爸和人的相處真的是患難之交,他過世前跟我說,我的喪事你放心,因為你爸爸幫過很多人。真的,我爸爸颱風夜過世,八點多我告訴我媽媽,鄰居馬上到處打電話,大颱風夜十點多我家客廳擠了二十幾個人,我爸過世我大哭,我傷心真的不是我爸過世,我感動我爸那些朋友都已經五、六十歲,都跟我爸一樣生病得氣肺,卻堅持當晚要把棺木抬上山去,原木棺很重,十幾個人這樣撐,我站在他們後面看到他們的腳在階梯上顫抖,就算到現在我每次講到這個都要哭出來,何其美好的友情,人跟人可以這樣,那是價值。
我很在意這種感情,每次在台北跟很多人虛虛無無,在那邊說什麼好久不見的、見個面吃個飯如何,那都是隨便講的啦!都是假的。
問:歷經貧窮,你對金錢的看法為何?
※世代自有世代的風景
答:有個階段是希望能不能趕快有錢,比方說拍電影要兩千萬,我是沒辦法跟人說你給我錢,因為小時候幫爸爸借錢,那種恥辱夠了。到了一個年紀後,發覺說人生注定定啦,你再有錢也不會比郭台銘有錢,比那幹嘛。我看我朋友也是,你有錢我不會尊敬你,人最重要的是我不管去哪裡,大家對我都笑嘻嘻。
問:相較於你這一輩,你對新世代的觀察是什麼?
答:差太多了,但世代自有世代的風景,他們也有他們的憂苦,競爭者更多,在社會中要跳脫出來,一定要有些專長是別人比較不會的,不要光在那邊說我沒有機運什麼的。雖然我不喜歡大陸,但我在上海看到他們十八、九歲小孩子的那種努力,彷彿看到我那個年代的我們,有明確而實際的目標,那種力量不要忽略,台灣以前也一樣,皮包拿著走遍全世界。
問:曾經想過何時退休的問題嗎?
答:隨時想退休啊,每次人家要幫我算命我都問幾歲退休,可是每次都告訴我說,很難ㄟ,有一個高雄的更狠說,不會啦,你死的時候,還有人在幫你做你留下來的事,有人則說我晚年會慢慢走向哲學跟宗教之路。一個朋友就跟我說,你有很多朋友都是做奇奇怪怪行業,掛掉後沒地方埋葬,你就去做廟公收容他們,我說對對對乾脆去開廟,廟名就叫普隆宮(台語,不成材、二楞子之意),呵呵呵。(古碧玲、紀淑芳採訪)
2010/05/31
吳念真:人生屁規畫啦!
2010/05/30
笑給天看/吳念真
笑給天看∕ 吳念真
生平最喜歡、最愛看可也最怕看的電影,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代表作之一的《單車失竊記》。
說喜歡,好像也講不出什麼偉大的道理,就是有感覺、有共鳴、百看不厭;
說怕看,則是因為每看必哭,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自制力不增反減,看了會哭的段落還一次多過一次。
電影的背景是二次大戰結束後戰敗國的義大利。
失業的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貼海報的工作,不過必須自備腳踏車。
媽媽當了棉被買了一部,沒想到開始工作不久,腳踏車就被偷了。
爸爸帶著兒子到處找,沒找到。最後,爸爸決定也偷別人的。
最後的結尾是:在兒子的注視下,爸爸失手被逮、被責打、被奚落、被侮辱。
整部電影只有一個氛圍——貧窮,以及求生。
之所以有共鳴、有感覺,或許是電影裡的某些細節,根本就是自己生命記憶的重現。
比如,進當鋪當棉被,卻發現當鋪裡的棉被堆積如山。
比如,爸爸找不到車子,肚子也餓了,竟然帶兒子進餐館,把身上所有錢全部花光。
哦,對了,媽媽在生活最絕望的當下,竟然跟人家借錢去相命,所求的只是相命師的一句話:未來會很好!
是這些細節的緣故吧?讓我年輕的時候覺得義大利真像臺灣,現在當然知道——只要是貧窮,都有同一個面貌,不管在哪裡。不同的,或許只是面對貧窮的態度而已。
面對困境、抉擇、生存關鍵的「態度」可美、可醜;可以堅定、可以柔軟;可以剛烈,卻也可以逆來順受。
記得以前看過另一部電影,紀錄片,南美洲的國家,農人窮到活不下去了,組織起來去打游擊。導演的角度放在這些農民身上,一個農民的領導者說:我帶引大家跟上帝祈禱,請祂賜給我們麵包,祂一直不給,所以,我只好帶大家去要!
鏡頭一直留在那樣憨厚、純樸卻又堅定的黝黑臉上,留在握著土槍的那雙厚實、龜裂、指甲縫滿是泥土殘留的手掌上。
但,讓我無法忘懷的,卻是那些在農民臨行前一起磨麥子做麵包,好讓他們路上不要挨餓的婦人。
她們臉上毫無表情,邊做麵包邊拉開衣服餵小孩吃奶,熱麵包出爐,還要趕走虎視眈眈的小孩,然後把麵包塞進先生的懷裡。
而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去軍營把屍體領回來的,也是這些婦女。
電影沒拍,但我們絕對可以想像:未來把那些看著麵包出爐卻被驅趕開的小孩養大的,也還會是這些面無表情的婦人。
其實,這樣例子到處都有。臺灣當然也有。
只是當我們閱讀史料,心裡不捨那些在混亂恐怖時期犧牲生命的菁英的同時,我們經常忘記是誰把他們的孩子教養成人?是誰撐起那個殘缺的家庭?
當然是一群婦人,只是我們通常不知道她們的名與姓。
遠的不說,說近的的吧。
幾年前去南部拍電視節目,田裡女人在施肥,問她們說先生怎麼沒來?
她們說:「在忙啊!」
忙什麼?我問。
她們一本正經地回我說:「忙著在大樹腳譙政府!」
去年母親過世。
她是一個記憶力超強,又善於講故事的人。
經驗中,有一次才剛在樹下聽男人們說完村子裡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在二二八事件中如何在火車裡被抓,說他如何有學問待人、如何仗義等等;回到家裡,卻聽見媽媽在跟別人說那個男人的太太,說的卻是她如何用許多碎布縫成漂亮的被子,如何要小孩改吃當時比米便宜的麵粉食品,以及,如何拒絕校長要他們家小孩繼續升學的勸說,理由是:「書念多了,腦袋會跟她們父親一樣,黑白想。」
難怪自己有時會持平地自省:男女在面對同樣的困境時,態度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我簡單的歸納是:男性想到的似乎是如何打破困境,女性則想著如何帶引大家度過困境。
父親在礦業蕭條時期受傷住在醫院,午後醒來,望著窗外忽然悶叫一聲:「天無天理!」
而同一個時候,在礦場挑石頭打零工的母親卻說:「再艱苦也要笑給天看!」
這是家裡的例子。
最近正在寫一個舞台劇本,寫的是臺灣阿嬤生活的點滴,想以她生命過程中經歷的幾個男人面對時代、文化變遷以及困境當前的態度,來對照她那種看似軟弱但其實堅定,看似無為其實穿透一切,看似無言其實令人感受深刻的動人形象。
在此同時卻讀到先覺出版社寄來的一本書稿《佐賀的超級阿嬤》。
閱讀過程的心情一如第一次看到《單車失竊記》,差異只是前者輕快明亮,後者凝重深沈;前者的主角是阿嬤,後者的主角是爸爸。
阿嬤以逆來順受、樂觀包容的方式面對貧窮,爸爸則選擇以無力的報復面對困境。
同樣的時代,同樣的戰敗國,面對同樣的貧窮與生存,卻有不同的態度,差異彷彿無關國籍,只在性別。
讓我們一起想像,一九四六年夏天的某一天,戰爭結束不久,在義大利一個父親牽著兒子的手滿街找腳踏車的同時,日本佐賀有一個阿嬤正在河邊撈起從上游市場流下來的菜葉,正開心地回家,她的腰間綁著一根繩子,拖著一塊磁鐵,一路走,一些鐵釘鐵片正往磁鐵集中。
傍晚,當義大利的爸爸不顧兒子的哀求,正在打開別人腳踏車的鎖匙時,日本的阿嬤正從磁鐵上取下一堆歹銅廢鐵,笑顏逐開。
當義大利的小孩驚慌無奈地看著爸爸被眾人責打、嘲弄的時候,日本的孫子去看到阿嬤得意地跟他說:晚上有野菜雜炊可以吃,是河濱免費超商送來的!
閱讀最大的樂趣無非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互交換印證。
讀完最大的感想是:我母親說,再艱苦也要笑給天看。
佐賀的阿嬤卻更犀利,她是: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音來!
佛心師志-劉濟雨
真心看世界
http://radio.newdaai.tv/?k=program&id=16
http://www.newdaai.tv/?view=item&id=84
20100405佛心師志-劉濟雨
http://radio.newdaai.tv/aod/heart/trueheart20100405.mp3
http://radio.newdaai.tv/aod/heart/trueheart20100405.mp3
20100712 佛心師志-劉濟雨
http://radio.newdaai.tv/aod/heart/trueheart20100712.mp3
http://radio.newdaai.tv/aod/heart/trueheart20100712.mp3
~~~~~~~~~~~~~~~
990712(一) 1301 慈諠主持
【人間菩提】990712志工早會上人開示
福建福鼎市醫院的新報到醫護同仁七月三日、四日舉辦靜態培訓課程,證嚴上人讚嘆,雖然地理上相對遙遠,但人人的那份調和與用心精進,傳承了大醫王與白衣大士的典範。
醫療大樓的援建奠下慈濟人與福鼎市醫院深厚的緣。其後,醫院在慈濟人的帶動下,醫護人員多次參與下鄉往診、冬令發放,當年的紀元忠院長、李桂心副院長以身作則,帶領醫護多次投入。而為讓新進醫護與實習醫生了解慈濟人文,醫院更進一步於同仁報到後,開設靜態與動態課程,學習慈濟醫護使命,為人文典範向下扎根。
上人讚歎,「他們都知道八福田中看病功德為第一,他們相信人生最苦莫過於病,而且人人發心立願,立志要當醫生、學習醫學,要保護人類的生命、醫治病苦,他們下定決心,立志願守護大愛,真的令人感動,他們不只口頭上說的,也身體力行!行善行孝、視病如親,所以學醫,醫德比醫術更重要,如果沒有醫德,醫術再好也不好;如果能平行是最好,假如達不到,寧可選德不選術。有德,願意用心追求在醫術上就一定會成功!」
此次研習營中,現任院長李桂心帶領各科室的主任、醫護擔任工作人員,從香積到生活茶水,縮小自己、服務學員。靜態課程後,也將進行動態志工服務與參與實際的訪視工作,將人文點滴灌注於每個人的心中。
【佛心師志-劉濟雨】 慈諠報導
劉濟雨認為世上最美的是病人的微笑,透過慈濟志工的服務,讓每位病人臉上都充滿了微笑。心力會影響體力,體力會影響腦力,將心照顧好後,便能知道安排時間,在決策時懂得取捨。學習很重要,學習能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事也要勇於承擔,勇敢承諾,不求責任減輕,此外也必須努力學習,邊學邊問,才是學習的真諦。慈濟人勿攀緣,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不會因他的地位而改變自己的心態。
每個人要自己祝福自己,而不需透過別人的加持,人有無限的潛能,因為佛在每個人的心中。自性佛.自性法.自信僧,自性三寶給大家很大的力量,在慈濟中入法,在活動中用法,求法要嚴肅,用法要輕鬆。在共修時沉澱,在家裡獨處,不管什麼時候心都必須平靜,學會用感恩歡喜無所求的心在活動中。
心中為正念的人,誤解也能迎刃而解,心中要保持寧靜與平靜,口說好話別人聽到,身行好事別人看到,但是心想什麼沒有人知道,所以自己必須要時時保持心靈的乾淨。
【慈樂飄揚】無量法門
2010/07/12
~~~~~~~~~~~~~~~
990405(一) 1217
慈諠主持
【人間菩提】990405志工早會上人開示
清明節,顧名思義既然是『清明』,我們就應該了解『清明』的意義;
『清』就是不污染,『明』就是要很清楚。人人要知道,人的倫理道
德本源於心,人人要顧好德之本,就是要用感恩心感恩父母親,身體
從何來?要感念父母恩。所以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就是說明了孝道
的重要,特別是在父母在世時,就要好好的盡孝道。
要用什麼方式盡孝道?上人說,就是要順從父母,對父母不可有忤逆
之心。上人說,「孔夫子的弟子問孝,孔子跟他說『色難』,對父母
要調和臉色很難。現代人不只是臉色,態度上也不恭敬父母,父母親
是站著、很謹慎地對孩子說話,孩子卻坐著、翹起腳來。現在很少聽
到孩子說:我不敢講,擔心我父母會生氣!很少考慮到父母的心,少
了那一分德本、原本的道德倫理。」
孝心與孝行不應只是一日一時,上人以李宗吉師兄為例。李宗吉幼時
家貧、父親早逝,由母親帶大的他,事親至孝,之後經營海運事業有
成,企業船運首航沒有達官顯貴剪綵而是由母親主持。母親逝後,葬
於鄰家墓地,他更是天天至母親墳前,清掃打理,和母親說話,日日
風雨無阻。上人讚嘆,「李居士才是清明啊!天天都是清明節,他以
德服人、以德教育,一家人都是慈濟人,這才是真的清明, 慎終追
遠就是要感恩父母。」
普天之下災難偏多、四大不調,藉此清明節上人叮嚀,「人人要回歸
本性、道德的根源,才能讓天下無災無難。普天之下多少災難,乾旱
已經普遍在全球,除此之外,四大不調已經造成,如何緩和?唯有人
心。」
【佛心師志-劉濟雨】 慈諠報導
擔任新加坡分會及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的劉濟雨師兄,一年出入境新加坡一百多次,是忙,但心卻不茫!他的妙語如珠,總是贏得滿堂彩!濟雨師兄表示:如果你拿很多照面片在鏡子前面,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鏡子中的你?照片中的你?把握當下最重要!對於煩惱的對治,師兄表示:要該記的忘不了,該忘的記不住!
每件事每人解讀不同,師兄舉例說:上人說要盡量走正門的實例故事,鼓勵大家學佛要活學,學後要活用,學佛千日用於一朝。一成不變是方法,千變萬化是妙法!
慈濟人佛法的實踐者像蓮花?污泥而不染,在人群中修行要不被別人脾氣、習
氣所影響,在動盪環境中依然不動聲色,穩如泰山,才是真功夫,也是慈濟真實之法。此外,每人每天要需要獨處沉澱、靜思,內觀自省。講話用心在嘴巴,不會得罪人。身體心靈都要清靜,靜思語告訴你會面的人事問題,也提供解決的良方!
【慈樂飄揚】想師豆
2010/04/05